“超高强度钢”是指屈服强度高于1370MPa(140kgf / mm2)的合金钢,抗拉强度高于1620MPa(165kgf / mm 2)。超高强度钢的概念是开发的,以区分高强度钢,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空气平面田。
超高强度钢的分类
根据其合金化和微观结构,UHSS可以细分为低合金中型 - 碳马氏体加强超高强度钢,中合金中碳二次沉淀硬化超高强度钢,高合金中等 - 碳Ni-Co超高强度钢,超低碳马氏体老化硬化超高强度钢,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等
低合金UHS
低合金中等碳马氏体增强UHS是在低合金钢化钢的基础上开发的。它主要包括传统的Ni-Cr-Mo钢化钢4340.(40crnimo),镍-Cr-mo-V钢D6Ac(45crnimov)碳含量为0.45%,Cr-Mn-Si-Ni钢(30crmnsini2a),碳含量为0.30%,和300米钢铁(43crnisimov)通过在4340钢的基础上添加硅(1.6%)和钒(0.1%)和没有镍的Si-Mn-Mo-V或Si-Mn-Cr -V来开发。真空熔化过程可以降低钢中杂质元素的含量,提高钢的横向塑性和韧性,广泛应用于飞机梁,着陆齿轮,发动机轴,高强度螺栓,固体火箭发动机壳和化学品高 -压力容器。
中型合金UHS
中等合金和碳二次沉淀硬化UHSS由5%Cr模具开发。由于其高强度和令人满意的可塑性和韧性,良好的耐热性和稳定的组织,它用于着陆齿轮和火箭壳等。典型的钢等级是H11和H13,其主要成分是:C 0.32% - 0.45%;CR 4.75% - 5.5%;MO 1.1% - 1.75%;Si 0.8% - 1.2%
高合金UHS
高合金中碳NI- CO(9NI - 4CO--××)UHSS是基于具有高韧性和低脆性转变温度的9%NI低温钢。加入CO增加了MS(马氏体转变)钢的温度降低残留的奥氏体。同时,CO元件还用作固溶增强,以获得钢的自回火性能,以提供出色的可焊性。少量铬和钼在回火时具有扩散强化效果。这种类型的主要材料是HP9-4-25,HP9-4-30,HP9-4-45和AF1410(0.16%C-10%Ni-14%CO-1%MO-2%CR-0.05%V.0)。这种类型的UHSS钢提供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,应力耐腐蚀性和焊接性能,并且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和潜艇壳。
超低碳UHSS
超低碳UHSS通常称为马氏体老化钢,由超低碳铁镍或铁镍 - 钴马氏体组成。其马氏体不需要快速冷却,可变温度和等温地层可以足够;以中心的立方结构为中心,关于HRC20硬度和再加热时的良好可塑性,在低碳马氏体中没有类似的回火现象,并且存在巨大的延迟温度滞后,其可用于在较高温度下在马氏体基质中老化硬化。根据镍含量,马氏体老化钢可分为25%Ni,20%Ni,18%Ni和12%Ni。其中18%ni是广泛使用的类型。它是含钼,钛和其他强化元素的超低碳Fe-Ni(18%)-Co(8.5%)合金,其中包括3等级:18%Ni(200),18%Ni(250)和18级%Ni(300)(200,250,300是带有KSI单位的拉伸强度等级)。本种钢通过金属间化合物的沉淀加强,并通过无碳马氏体基质获得高可塑性,最终实现高强度可塑性。这种钢具有良好的可成形性,可焊性和尺寸稳定性,以及热处理过程简单,可用于冷挤压,冷冲压模具等航空航天和航天器部件。
半奥氏体UHSS
作为高合金超高强度钢,半奥氏体UHS的常见等级为17-7PH,PH15-7MO和AFC-77等。用固溶体处理钢并冷却至室温以形成奥氏体结构。冷却或加热至750℃后,奥氏体转化为马氏体。最后,在400-550℃下获得分散在钢化马氏体基质上的第二相增强结构的超高强度钢。当这种钢在315℃以上使用很长时间时,由于金属间化合物的沉淀,该材料将变脆,因此工作温度应受低于315℃的限制。这种钢主要用于制造具有高应力腐蚀的航空航天部件,高压容器和化学设备部件。